我國的閥門鑄造業作為一個民族產業,在最近幾年發展速度尤其的明顯,雖然發展過程中歷經了風風雨雨,但總體上看閥門鑄造業的發展趨于穩定和上升狀態。也逐漸的成為我國國內機械行業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閥門企業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各種大小閥門企業約6000余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有900家。從產品情況來看,我國閥門行業目前已經能生產十幾大類產品,如閘閥、截止閥、球閥、蝶閥、安全閥、止回閥、節流閥、旋塞閥、減壓閥、隔膜閥、疏水閥、緊急切斷閥等,最高使用溫度達到570℃,最低為-196℃、最高壓力為600Mpa,最大通徑達到5350毫米。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閥門市場成交額高達500億元左右,其中100多億元的市場卻被國外閥門企業占領。雖然我國閥門行業經過改革開放后的大力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目前,我國閥門行業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目前我國閥門企業主要以低層次、小規模、家庭作坊式企業為主。
隨著閥門技術的不斷發展,閥門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與之對應的閥門標準也越來越不可或缺。閥門行業產品進入一個創新的時期,不僅產品類別需要更新換代,企業內部管理也需要根據行業的標準深化改革。業內專家表示,閥門企業應該加強技術創新,從偏向數量、規模擴張轉向更注重追求質量、效益,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上海泵閥市場),促進中國閥門行業的良性發展。而受限于技術壁壘的其他中小型閥門企業,可以考慮地暖分集水器等閥門需求量大的新興細分領域,增強工程配套能力,提高閥門產品附加值。
2013年以來,中國閥門企業面臨出口壓力增大的局面,利潤水平不斷下降,眾多閥門企業紛紛通過擴大出口以求得生存,閥門產品出口金額隨之逐年遞增。據悉,在我國目前的閥門市場上,除了低壓閥門已經達到國際市場能接受的水平外,高壓閥門仍然要依靠進口。在宏觀經濟持續看好的形勢下,閥門行業的大部分生產和銷售指標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而由于國內的泵閥產業一直將精力放在長期的價格大戰中,致使泵閥行業一直持續徘徊在世界泵閥產業的中低位。因此,我國的泵閥產業必須從轉變競爭方式著手,改變我國泵閥產業的弱勢狀態。
業內分析,閥門行業未來替代進口趨勢明顯。從過往行業經驗上看,中國閥門行業的低端領域基本已經實現了國產化,中高端領域中的內資企業正憑借成本、渠道、服務上的比較優勢逐步替代進口,并且有望走出國門加入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閥門行業在具體投資標的選擇上,應重點關注安全邊際以及一些具備高成長潛力的新興高端制造領域。只有在成本、技術、銷售渠道和服務等方面存在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企業,才能在未來趨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近年來,隨著科技含量和區域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永嘉縣泵閥產品出口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國外訂單也紛紛飛向溫州企業。據溫州市國稅局統計,2012年泵閥外貿自營出口額為27944萬美元,同比增長27.93%,增長幅度明顯。
有專家認為,目前都是中國閥門企業推進海外并購的好時機,無論是從人民幣升值的角度,還是中國閥門企業近幾年現金流積累以及國際化收購能力形成的角度而言。而企業在做海外并購時,要有一定的狼性,不必處處防守,可以主動出擊,該打官司就要打。同時,也需作好前期工作,慎重推進國際化戰略。積極主動地創造外需,加快中國產業資本走出去,積極推進“產能輸出”戰略,不僅可以緩解內部供需矛盾,也將為中國的閥門企業全球化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海外并購不是唯一的一條途徑,但卻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閥門行業走出去進行跨國并購,獲得海外的成熟技術、先進的生產設備,甚至是技術以及高管人才,可以對國內自主品牌閥門制造企業進行有效的資源輸入,加快追趕全球品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