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機床行業是中國裝備制造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提供先進基礎裝備的重任。然而這個產業卻面臨著一個尷尬的事實:中國作為機床生產大國,在做“大”的同時卻沒有同步做“強”。面對外資巨頭的激烈競爭,國內具備實力的機床企業試圖通過多種方式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其中兼并重組就是一種。
兼并重組:機床企業實現跨越發展的跳板
一直以來,中國機床企業總體處于產品線不健全、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集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的狀態,這直接導致中國機床產業競爭力不強。面對機床產業運行的種種狀況,國內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企業做出了戰略性兼并重組的決策,并以此尋求塑造中國機床理性新格局的途徑。
它們中有通過大企業集團向海外擴張的。其中2005年沈陽機床并購德國希斯公司,重組云南CY機床,控股交大昆機;大連機床并購美國英格索系統公司,并購大型龍門鏜銑加工中心領域著名的德國茲莫曼公司。這兩家案例曾名躁一時,因為并購者和被并購者都是中國國內和國際著名的公司。
當然一些區域內的兼并和重組也不乏少數,例如天馬集團控股齊重,秦川機床對陜西機床進行重組。這些案例中的主角最終都或多或少地實現了預期的期望,不過也存在一些問題。同濟大學張曙教授認為,主要表現在關注擴大生產規模和資本運作多,考慮技術品牌疊加效應少,難以形成預期的優勢互補和競爭力。
“十二五”熱絡下需“冷思考”
“十二五”期間,中國機床產業發展勢將出現重大的趨勢性變化,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向現代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工信部起草的“支持行業兼并重組”政策已上報國務院,該行業重組政策被稱為十大產業兼并重組政策,政府將從金融、財稅、資源配給三方面支持大型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其中,裝備制造業位居第一。商務部也稱,“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裝備制造業等進口重點支持領域給予一定關稅減免。可見,在全球經濟向好發展環境下,兼并重組將再次成為企業關注的熱點,很多企業也躍躍欲試,準備整裝旗鼓,大干一場。
然而,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產業極待“翻身”大背景下,兼并重組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一路坦途,甚至可能是危機四伏的,問題在于兼并重組不是單純的資本收購,擴大產能,而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企業自主品牌開發能力。很多企業并沒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兼并重組后不懂得如何將技術集成起來、對資源進行科學配置,達到自我消化。那么,如何在“十二五”熱絡下,做出切合發展實際的戰略性決策,有效防止盲目跟風或準備不足而造成“兼并后遺癥”,真正做到“1 + 1>2”,企業需要“冷思考”。
張教授指出,兼并重組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不斷進行的過程,站在市場戰略和技術進步的高度上來講,其基本特征和成功要素有三點:在最佳的時機;關注并購對象的核心技術;關注特定客戶群。應避免不求實際,盲目跟風,防止技術空心化,處理好企業文化的融合,將控制權落到實處。
基于機床產業兼并重組的前車之鑒和產業政策的扶植,中國機床產業未來還將不斷地通過兼并重組來取長補短,然而兼并重組對中國機床產業來說并非“捷徑”,而只是“路徑”。
本文由中走絲,快走絲,線切割機床,穿孔機,去毛刺設備-蘇州中航長風數控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線切割,穿孔機文章資料請參考www.szcfedm.com www.skwedm.com www.zhwedm.com 公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