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塵機理的實際應用之中往往并不是由其中某一種機理單獨起作用,而是多種機理的相互聯合作用決定了除塵的效率,這樣會使除塵效率相比單一的機理更高。但是,由于某一種粒徑的粉塵會因不同的機理而被捕捉,不過其被捕捉的效率卻只能計算一回,所以除塵的總效率并不能用不同相關機理所產生除塵效率的簡單相加所表示。
常規的微米級干霧抑塵的機理有:慣性碰撞、重力沉降、攔截捕塵、擴散捕塵與靜電捕塵。
(1)慣性碰撞捕塵
當干霧霧滴與粉塵顆粒相遇時,粒徑小的顆粒本身慣性作用小,這樣它們可以改變運行方向隨著氣體流向繞過干霧霧滴而不與其發生碰撞;而粒徑大、密度大的粉塵顆粒本身慣性作用大,如此當遇到干霧霧滴時不能隨氣體流向而改變自身運行方向,最終導致與干霧霧滴發生碰撞而被捕捉。這種方式的捕塵效率與粉塵粒徑大小成正比,與干霧霧滴粒徑大小成反比。
(2)攔截捕塵
假如塵粒的質量不被列入考慮的范圍之內,那么塵粒將與氣流擁有相同的流線軌跡,當塵粒半徑大于水霧到氣流流線的距離時,干霧霧滴便會與塵粒接觸將其捕捉攔截,這個過程即為攔截捕塵作用。攔截捕塵效率與粉塵的粒徑大小成正比,與干霧霧滴直徑的大小成反比。粉塵顆粒的運動慣性以及氣流的速度在攔截捕塵過程中不起作用。
(3)擴散捕塵
一般情況下,當含塵氣流中的粉塵粒徑較大時,塵粒可遵循慣性碰撞和攔截作用被捕捉。但當塵粒粒徑很小尤其是當其小于 0.1mm 時,氣流中的氣體分子對塵粒產生了足夠的沖擊力,在碰撞之后使其作不規則的布朗運動。在作不規則布朗運動之中時那些距離干霧霧滴非常近的塵粒便有可能與其相撞而被捕捉,此過程稱為擴散捕塵。
粉塵的擴散效應隨著其與干霧霧滴碰撞概率的增加而逐步增強。碰撞概率的增加是伴隨著粉塵的顆粒越小,流速越慢,溫度也增加,塵粒的熱運動便會加速而產生的。
(4)重力捕塵
粉塵顆粒隨氣體運動時,干霧霧滴會捕捉那些粒徑大、密度大的塵粒,此過程稱為重力捕塵。塵粒粒徑的大小、密度和氣體流速共同決定了重力作用的大小。重力捕塵的效率與塵粒的粒徑及密度大小成正比,與空氣流速成反比。
(5)靜電捕塵
塵粒和干霧霧滴由于受到外加電場或感應等作用時可能發生荷電或者具有相反極性的電荷,從而加大粉塵顆粒與干霧霧滴的碰撞幾率,此過程稱為靜電捕塵。粉塵不荷電僅干霧霧滴荷電時,粉塵顆粒上產生的鏡像電荷具有相反的極性,促使兩者互相吸引,由此在兩者之間產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