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鎳銅焊條焊補。焊縫須緊密而無氣孔,與泵蓋結合面平面度誤差不大于0.05毫米。
磨損修理
主動軸襯套孔磨損后,可用鉸削方法消除磨損痕跡,然后配用加大至相應尺寸的襯套。從動軸孔磨損也以鉸削法消除磨損痕跡,然后按鉸削后孔的實際尺寸配制從動軸。
泵殼修理
泵殼內腔磨損后,一般采取內腔鑲套法修復,即將內腔搪大后鑲配鑄鐵或鋼襯套。鑲套后,將內腔搪5、閥座的修理:限壓閥有球形閥和柱塞式閥兩種。球形閥座磨損后,可將一鋼球放在閥座上,然后用金屬棒輕輕敲擊鋼球,直到球閥與閥座密合為止。如閥座磨損嚴重,可先鉸削除去磨痕,再用上法使之密合。柱塞式閥座磨損后,可放入少許氣門砂進行研磨,直到密合為止。
泵蓋修理
工作平面的修理:若泵蓋工作平面磨損較小,可用手工研磨法消除磨損痕跡,即在平臺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許氣門砂,然后將泵蓋放在上面進行研磨,直到磨損痕跡消除,工作表面平整為止。當泵蓋工作平面磨損深度超過0.1毫米時,應采取先車削后研磨的辦法修復。


工作事項編輯
工作原理
齒輪泵是用兩個齒輪互嚙轉動來工作,對介質要求不高。一般的壓
齒輪油泵
齒輪油泵
力在6MPa以下,流量較大。 齒輪油泵在泵體中裝有一對回轉齒輪,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依靠兩齒輪的相互嚙合,把泵內的整個工作腔分兩個獨立的部分。A為吸入腔,B為排出腔。齒輪油泵在運轉時主動齒輪帶動被動齒輪旋轉,當齒輪從嚙合到脫開時在吸入側(A)就形成局部真空,液體被吸入。被吸入的液體充滿齒輪的各個齒谷而帶到排出側(B),齒輪進入嚙合時液體被擠出,形成高壓液體并經泵排出口排出泵外。
齒輪油泵結構原理圖
注意事項
1、安裝
a.安裝前應檢查泵在運輸中是否受到損壞,如電機是否受潮、泵進出口的防塵蓋是否損壞而使污物進入泵腔內部等。
b.安裝管道前應先對管道內壁用清水或蒸氣清洗干凈。安裝時應避免使管道的重量由泵來承擔,以免影響泵的精度及壽命。
c.油泵應盡量靠近油池;管道各聯接部位不得漏氣、漏液,否則會發生吸不上液體的現象。
d.為防止顆粒雜盾等污物進入泵內,應在吸入口安裝金屬過濾網,過濾精度為30目/in,過濾面積應大于進油管橫截面積三倍以上。
e.進出口管路建議安裝真空表及壓力表,以便監視泵的工作狀


態。
f.當油池較深、吸油管路較長或介質粘度較高而造成真空度過高時,可將進油管加粗一擋。吸油管路較長時還應安裝底閥。
2、工作前的檢查
a.泵的各緊固件是否牢固。
b.主動軸轉動是否輕重均勻一致。
c.進出管道的閥門是否打開。
d.泵的旋轉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e.初次使用前應向泵內注入適量介質。
3、工作時的維護
a.注意泵的壓力表及真空表的讀數應符合該泵所規定的技術規范以內。
b.當泵在運轉中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溫升過高時,應立即停泵檢查。
c.一般情況下,不得任意調整安全閥,如需調整時,要用儀器校正。使安全閥的截止壓力為泵
d.額定壓力的1.5-2倍。4、泵的停止
a.切斷電源。
b.關閉進出管道閥門。
特性特點編輯
特性
本型泵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和保養方便,本系列泵具良好的自吸性,每次開泵前不須灌入液體,本型泵的潤滑是靠輸送的液體而自動達到.故日常工作時無須另加潤滑液。利用彈性聯軸器傳遞動力可補償因安裝時所引起微小偏差。在泵工作中受到不可避免液壓沖擊時,能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特點
1.結構緊湊,使用和保養方便。
2.具有良好的自吸性,故每次開泵前無須灌入液體。
3.齒輪油泵的潤滑是靠輸送的液體而自動達到的,故日常工作時無須別加潤滑油。
齒輪油泵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船舶、電力、糧油、食品、醫療、建材、冶金及國防科研等行業。齒輪油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和纖維,無腐蝕性、溫度不高于150℃、粘度為5~1500cst的潤滑油或性質類似潤滑油的其它液體。試用各類在常溫下有凝固性及高寒地區室外安裝和工藝過程中要求保溫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