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廈門興銳嘉進出口有限公司
聯系人:劉錦玉(小姐)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3005393110@qq.com
聯系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呂嶺路1733號創想中心20樓
郵編:361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分布式能源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需要
為了應對未來能源電力發展的形勢,世界許多國家制定了建設智能電網的規劃與藍圖。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發展智能電網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和實實在在的市場,這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分布式能源系統。
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是以“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和優化”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堅強、自愈”主要是從集中式供電系統自身著手,通過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手段的運用來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電力傳輸效率的提升。而“兼容、經濟、集成和優化”則需要將電網從一個有限封閉系統逐漸轉變為一個安全開放系統,允許更多分布式、間歇式電力的接入、實現需求側、供應側數據的互通和反饋,提高全網的經濟、技術、環境效率。
智能電網是高度信息化的下一代電網,是一個集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分布式發電技術等眾多發展趨勢為一體的未來電網發展重要方式。智能電網相較傳統電網的優點在于可以針對網絡中的各供電節點進行實時的電力調節,對于現在大力提倡并推廣的分布式能源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規模化分布式能源電力的安全高效利用是智能電網建設的核心內容與基本目標。
微電網作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為可再生能源多點分散接入配電網提供技術支撐,可以實現中低壓層面上分布式電源的靈活、高效應用,解決分布式電源并網運行問題,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隨著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接入管理政策和電網升級改造不斷發力,將給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設備市場帶來發展良機。
分布式電源發展需要調動用戶的積極性
目前,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的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分布式發電的政策,上海市也相應地在光伏、燃氣等領域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與相關政策。但目前,要推動分布式發電的發展,關鍵是要調動用戶與企業的積極性,一方面,要積極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形成一個完善的分布式發電的商業模式,包括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存在的融資困難,居民屋頂光伏利用方面物業與業主之間如何協調,同一供電區域內用戶之間自發自用如何協調等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予以解決;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用戶,能否在補貼政策、管理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明確與細分,如東西部地區光照資源條件差別較大,所以適用于各地的光伏發電模式也不一樣——西部地區比較適合發展大型商業性光伏發電站,而東部地區則更適合發展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
最后,分布式發電接入對電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目前分布式發電占比極小的情況下,這方面問題尚不突出,但一旦大量的風電、光伏等間歇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電網,將對配電網的調度、運行、維護等帶來極大的影響,這方面在國外部分發達國家已有體現。如德國2012年風電光伏與生物質能發電量已超過總發電量的1/4,風電光伏最大出力已經占到總負荷的一半,給電網調度運行帶來了很大的問題,這方面需要未雨綢繆,加大研究力度,并指導分布式發電的科學、可持續的發展。
城市的新能源規劃要有區域特色
發展有區域特色的分布式發電模式,發揮各類資金的作用,政府要對城市的新能源發展做出創新性規劃,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1.中國區域太大,南北東西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支付能力不均衡,各地區要有自己的新能源發展規劃。
2.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要有在新能源應用引.領全國的心態,敢于作為,目標向德國、美國加州看齊。
3.上海的光伏產業有一定規模,新應用模式的探索可以推進上海光伏產業鏈的應用。
4.上海年投入2億元的補貼就可以支撐1GW的裝機,帶動100億的投入。
5.分布式能源的發展以目前的模式很難進一步推進,長期盈利性很難保持。小規模的裝機形式一定要鼓勵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參與。城市建筑的光伏應用可以鼓勵居民小區用維修基.金投入,物業公司維護,維修基.金可以獲取比銀行利息更高的收入。農村發展庭院、屋頂光伏,增加收入。
智能電網使終端與大電網實現互動
互動是智能電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要求用戶的參與。國外智能電網對用戶參與比較重視,相關的研究成果、技術和產業發展較快。國內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現階段受到的重視還不夠,但也在不斷進行嘗試和實際項目的推進。最終來看,用戶參與是智能電網必不可少的機制和功能。
用戶參與增強了電網的可控性,豐富了電網的可控資源。電網可控性增強的受益是深遠的。由于增加了可控負荷,相當于增加了電源的備用容量,使電網運行的安全性提高,并為波動、間歇的新能源接入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樣重要的是,電網獲得了負荷高峰平移的可能性,能夠實現移峰填谷,降低峰谷差,降低電網的冗余和備用。
要有效地實現用戶參與,就需要在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做工作。一方面,要建立起物理的、硬件的平臺。包括正確、適當的系統架構設計,系統關鍵設備的研發和部署。需要結合資源狀況,進行不同地區、不同場合下多種典型方案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有健全的政策、機制。為確保與電網雙方利益的均衡和社會效益的優化,應設計合理的用戶參與互動機制,使用戶在參與負荷控制的過程中,保持便利性與舒適性,并獲得節能的效果和效益。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的工作應該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更多相關的庫存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