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新鄉市豫龍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聯系人:秦經理(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908657473@qq.com
聯系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應舉鎮
郵編:4540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福建8字筋加工冷彎機供應
生產現場
八字筋格柵拱架的加工:
勞力配置(每班)要求
電 焊 工 : 3人(需經專門培訓、持證上崗)
鋼筋格柵加工及安裝: 6~8人
帶 班 : 1人(可由上述人員兼任)
8字筋生產線特點:
1.可以自動加工直徑φ6-φ14mm的各種直條鋼筋;
2.具有自動送料功能,可以把鋼筋自動的從上料口送入到主機中;
3.整機采用防塵封閉式設計,操作安全,設備零件使用壽命同比延長50%;
4.具有材料優化功能,可以限度的利用整根鋼筋。
本設備是我公司為一次成型八字筋生產的設備。相對于傳統八字筋制作過程來說,本設備有以下優點:
1、一臺設備完成八字筋的制作;
2、一人便可完成整個操作;
3、工序簡單易于掌握流程;
4、操作簡單,易于上手。
根據客戶提供的圖紙,經過計算機三維模擬設計出專用的模具,從而保證成品的精度,做到絲毫不差。
從現場來看,人工鉆孔的速度明顯不如機械,需要15-17分鐘。而且,人工鉆孔要離掌面非常近,如果要鉆高處的孔,還需要搭架子在高處進行作業,而所用的時間則要長的多。機械鉆孔所用的時間只是人工鉆孔的七分之一。而且,我們從現場看到,施工時,現場只需要有五個人,三個機械操作手,兩個工人協助。中交二分局三公司隧道工程師張佳晨告訴我們,如果不是用鑿巖臺車,一個斷面需要14個人左右,13把鉆。工時縮短到原來的七分之一,工人減少到原來的少于一半。從這個方面來說,效率大大提升,人力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非常重要的是推進了施工標準化,大力解決了隧道鉆爆施工的安全問題。
以客戶為導向。我們不僅僅只是一個供應商。您可以把我們視為一個建設性的合作伙伴。我們能深入分析您的需求和機會,并且為您找到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使得您的業務在將來得到不斷地加強和發展。我們最重要的價值觀是發掘各種可能,并且不斷創新。我們做的不只是一個鋼筋加工設備廠家,而是一個面向事業的百年企業。如果我們自己在工作時能夠有創造性,那么我們也必定能夠因此加強客戶的競爭力。而且,當我們的員工不斷獲得新的挑戰,并且能夠戰勝這些挑戰時,他們的滿意度必然也會得到提升。相互尊重和信任是我們處理客戶關系的一個信條。特別是如果我們被您接受,并且成為您的一個嚴肅認真的合作伙伴時,堅持這一信條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對于我們來說與客戶之間的討論尤為重要,而且我們將遵守我們的每一個承諾。
八字結成型機特點
1、新改進型緩推式壓花系統,減小對鋼材的損傷。
2、操作控制系統采用直流調速與變頻調速控制。提高了電動機的效率,降低了電動機的噪聲,使您工作環境更環保,使用方便,精準度高。
3、機身結構合理緊湊,各個細節部位都做了充分地改進和加固。讓您使用更放心。整機占地面積小,挪動方便。
4.每天可生產在700-800個八字筋,并且可根據需要調節控制。
8字筋圖紙
“8”字節零件加工機床由一臺簡易鋼筋彎曲機、一個液壓泵站、一個電磁液壓多路換向閥、一個平面加工平臺、一個豎向加工平臺組成。以每循環2榀拱架為例,人工加工每循環登筋(即“8字環”)200個,需4人耗費6.5小時完成。而使用自制的“8”字節加工機床完成200個登筋的加工,僅需1人1.5小時,加工完成1個登筋約需25秒,大大縮短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使用自制的“8”字節加工機床還能使“8”字節零件一次成型、形成立體結構,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確保施工安全,隧道工程中,普遍采用格柵拱架施工,傳統格柵拱架施工在人員配備和機械配備要求偏多,而對加工精度要求較高,人工加工難以實現高精準,豫龍橋隧自主研制的8字筋生產線很好地實現加工需求,給施工方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
八字筋鋼格柵的焊接
1、先將經過八字筋成型機彎制成型的箍筋段位置及數量擺在模具中間,核定好數量。
2、將四個主筋一根一根地穿過夾持在模具卡槽上,并調整箍筋間距,符合設計要求。
3、主筋、箍筋的調整完成后,進行點焊將箍筋與主筋焊平。但不允許焊的太深,燒傷主筋。
4、箍筋焊完成后,接焊附加筋及加強筋,必須保證焊縫的長度和高度。
所謂工業互聯網,就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網絡,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這次“上海版”的工業互聯網行動計劃也對工業互聯網給出了定義: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其本質是以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對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
我國電源結構仍以火電為主。根據中電聯發布數據,2017年火電發電量4.61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比重71%;總裝機量11.06億千瓦,占總裝機量比重為62%,預計火電中長期仍將是電力供應主力。但隨著新能源發電占比的不斷提升,,對電力系統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能力要求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