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西安博純儀器有限公司
聯系人:吳祿(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1352617394@qq.com
聯系地址:
郵編: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焊材網上看到的,謝謝!
煙氣排放脫硫脫硝技術超低改造煙氣在線監測環保認證
對于超低排放,目前國內比較普遍的概念是指,燃煤電廠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基本達到GB13223—2011標準中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mg/m3),但在該標準中,天然氣燃機與燃煤鍋爐排放限值所對應的煙氣氧含量分別為15%、6%,如果折算到相同氧含量條件時,天然氣燃機排放限值實際上是燃煤機組限值的2.5倍,由此可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機組的排放標準比燃氣機組的還低。
改造技術路線
脫硝技術路線
目前被燃煤電廠廣泛采用的脫硝技術主要為“低氮燃燒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低氮燃燒技術主要是通過調整二次風和燃盡風的配比,增加燃盡風的比例,大幅減少燃盡風區域產生的NOX,目前最新的低氮燃燒技術可將鍋爐出口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控制在200mg/m3左右,煙氣進入脫硝反應器后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氨氣進一步反應,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降低至100mg/m3以下。
要達到超低排放標準,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一種是增加脫硝反應器中催化劑面積,增加噴氨量提高脫硝效率來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另一種是對鍋爐的燃燒器進行低氮燃燒改造(對燃燒器已改造過的鍋爐只能采取前一種)。目前在各大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中基本將兩種途徑結合起來進行實施,先對燃燒器進行低氮改造,爾后再適當增加脫硝催化劑面積,尤其在對四角切圓燃燒方式的鍋爐被廣泛采用。對于對沖布置的旋流燃燒器的鍋爐,一般多采用只增加脫硝催化劑的面積,增加噴氨量實現降低氮氧化物的濃度。
脫硫技術路線
現役燃煤機組在2014年7月1日開始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標準中的二氧化硫達標改造中,一般通過增加吸收塔的高度、增加吸收塔石灰石漿液的噴淋層等工藝來實現。在進行超低排放改造中,脫硫系統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脫硫除塵一體化技術。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可在一個吸收塔內同時實現脫硫效率99%以上,除塵效率90%以上,滿足二氧化硫排放35mg/m3、煙塵5mg/m3的超凈排放要求。脫硫除塵一體化裝置是旋匯耦合裝置、高效節能噴淋裝置、管束式除塵裝置三套系統優化結合的一體化設備,應用于濕法脫硫塔二氧化硫去除。如圖1所示。
二是單塔雙分區高效脫硫除塵技術。使用一個吸收塔,漿液采用雙分區漿液池設計,將漿液池分隔成上下兩層(上層低PH值區和下層高PH值區),上層主要負責氧化,下層主要負責吸收,同時通過安裝提效環、噴淋層加層、多孔分布器等措施明顯提高脫硫效果,并在原煙道處設置噴霧除塵系統可以有效提高除塵效果。
三是雙托盤技術。雙托盤脫硫系統在原有單層托盤的基礎上新增一層合金托盤,雙托盤比單托盤多了一層液膜,氣液相交換更為充分,從而起到脫硫增效的作用。該技術在脫硫效率高于98%或煤種高含硫量時優勢更為明顯。
四是雙塔雙循環技術。雙塔雙循環技術其實是將輔助罐體升級為吸收塔,利用雙循環技術,同時設置噴淋層和除霧器,使雙循環的脫硫和除塵效果進一步增強。但是占地很大,不適合布置比較緊湊的電廠,且輔機增設較多,運營成本高。
西安博純科技的PUE-6000煙氣在線監測系統(CEMS)采用抽取冷凝法測量原理,屬于當前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最成熟的技術。
煙氣在線監測系統(CEMS)可連續自動監測煙氣在煙塵、SO2、NOX、CO2、CO、O2、濕度、風量、溫度、壓力等變化,并通過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平臺向企業和政府環保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數據。本系統的主機是自主研發的采用紫外差分方法的氣體分析儀,煙氣分析系統、高溫采樣探頭、溫壓流一體機、測塵儀、工控機、伴熱管線等,主要檢測儀器為進口設備,技術指標高,可靠性好。其中SO2、NOx兩個組分采用紫外吸收光譜測量技術,O2高溫伴熱紫外差分吸收光譜(DOAS)分析技術除了能夠測量SO2和NOx外,還能夠分析NH3、Cl2、H2S、O3、HCl等氣體。與原位法相比,該系統具有支持在線校準、測量值波動小、可靠性高、設備維護簡單等優點。 整機結構緊湊,方便運輸和安裝。
技術優勢
核心器件和算法全部自主研發
核心器件包括光源、光譜儀、氣體室、濕度模塊、粉塵儀等全部自主研發,DOAS算法也自主研發,系統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超低排放預處理采用加酸冷凝器,確保低量程SO2氣體不損失;
技術規格
重量:約100kg
測量參數:SO2、NOx、O2、溫度、壓力、流速、粉塵、濕度
伴熱管線溫度:120oC~200oC
探頭伴熱溫度:120oC~200oC
防護等級:機柜IP42,
供電:220VAC,3000W
環境溫度:-20oC~50oC
環境濕度:5%Rh~95%Rh(不結露)
對外輸出:4-20mA,RS232,RS485
取樣單元(探頭、過濾器、溫控器);
預處理單元(取樣泵、除濕、細過濾、排水等);
反吹單元(壓縮氣源、反吹氣路、控制閥等);
儀柜:2000×600×800MM(高*深*寬)
設計標準
本設計嚴格按照以下標準、規范:
國家標準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GB50093—2002 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1.4.2技術規范
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試行)
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試行)
HJ/T212—2005 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傳輸標準
HJ/T 352—2007 環境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傳輸、交換技術規范(試行)
HJ/T 47—1999 煙氣采樣器技術條件
HJ/T 48—1999 煙塵采樣器技術條件
設計要求
提供的CEMS滿足滿足以下最低系統運行和設計要求
顆粒物設計要求
零點漂移:24小時零點漂移不超過滿量程的±2.0%。
量程漂移:24小時量程漂移不超過滿量程的±2.0%。
氣體污染物設計要求
線性誤差:測定值與參考值的相對誤差不超過±5.0%。
響應時間:不大于180s。
零點漂移:24小時零點漂移不超過滿量程的±2.5%。
量程漂移:24小時量程漂移不超過滿量程的±2.5%。
流速連續測量系統設計要求
測量范圍:測量范圍的上限應不低于30m/s。
速度場系數精密度:速度場系數精密度優于5%。
速度相對誤差:當流速大于10/s時,速度相對誤差不超過±10%;當速度小于或等于10m/s時,速度相對誤差不超過±12%
溫度連續測量系統設計要求
示值偏差不大于±3℃.
滿足當地環保局污染源連續排放監測系統驗收的有關要求。